列印
分類: 民陣活動(正體)

會員評分:  2 / 5

啟用星號啟用星號不啟用星號不啟用星號不啟用星號
 

一個「向死而生」的民族是不可征服的!

——台北「國際漢藏友好團体代表大會」側記

 

  由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主辦的題為「尋找共同點——國際漢藏友好團体代表大會」的2016漢藏會議於二_一六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在台北舉行,來自歐美、澳紐、香港、印度及台灣的中國學者、人權活動家、作家、民運人士、數位台灣立法委員、藏人等約100多人出席了會議。會議就「西藏的宗教文化和語文的保護」「西藏的人權与環境保護」「探索解決西藏問題的途徑」「中國的民族問題及民族政策」等議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民主中國陣線主席盛雪,以及潘晴、潘永忠、洛桑旺堆、張小剛、錢達、秦晉、李東澄等多名民陣總部理監事及成員應邀出席了大會。

  會議并有多個在台灣的人權、漢藏友好及學術團体參与協辦,并得到台北市觀光傳播局的大力贊助。

  會議一開始,首先播放了達賴喇嘛尊者為這次大會的代表專門錄制的兩段錄像致詞,鼓勵大家以慈悲關怀的精神与智慧推動漢藏人民之間及世界人民之間的理解与和睦共處。

  在台灣新一屆立法院中位据第三大党的新興政党「時代力量」立委、被BBC譽為全球首位進入國會之重金屬歌手的林旭佐在內的台灣朝野多名政治人物到場致詞。其中,原住民裔民進党女立法委員Kolas Yotaka,以自己堅持用原住民拼寫姓名在議會注冊的例子現身說法,強調了大家聯手支持藏人維護自已民族語言文化及生存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大會用了兩個半天的議程進行專題報告,然后以一天半的時間分組深入討論、草擬,并由大會通過了共同宣言。民陣主席盛雪和出席大會的其他民陣成員全程參与了大會所有議程并在相關的討論中做出積极的貢獻。

  來自澳洲悉尼的民陣總部理事及民陣族群權益委員會委員潘晴在會議的首場演講中以「一個『向死而生』的民族是不可征服的!」為題做了專題報告,從個人對佛法教義理解的角度表達了對藏人反抗暴政之堅韌气概的崇敬及必胜的信念。他指出:「自2009年以來,在藏地內外已有150位藏人,以他們的血肉之軀點燃了追求自由的圣火!」「在藏民族的信仰中,「肉身雖死、靈魂不滅!」佛教「生死輪回」的生命价值觀,早已深深融入了這個民族的血液,如果這個雪域民族堅定地選擇了「不自由、勿宁死!」那么,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征服!請中共不要忘乎所以,狂妄地認為擁有暴力就可以控制一切?」「祂是一個民族不屈的精神象征,從而拉開了二十一世紀爭取西藏自由反抗運動的序幕!因此,不必為西藏的未來永遠地悲哀下去,因為人類的良知、智慧和勇气,是因集体的記憶而存在和得以延續的。」

  在相關的討論中,民陣主席盛雪指出,西藏問題的結症及西藏嚴峻現狀的根源在于中共政權之「國家恐怖主義」的性質,中共對西藏實施的國家恐怖主義統治,中共的暴力維穩強力控制著西藏,當地充斥著政府實施的硬暴力、軟暴力、冷暴力、熱暴力、科技暴力、關怀暴力……。西藏問題只有在結束中共國家恐怖主義統治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得到合理解決。盛雪還進一步指出,中共官僚体系早已在「涉藏領域」形成了盤根錯節的利益鏈,党政軍警中龐大的相關利益集團通過壓迫藏民、激化矛盾來寄生在源源不斷的維穩經費撥款上。盛雪在分組討論中強調,漢族知識分子積极傳播西藏真相,并倡導人權和民族自決權的認知等价值和原則非常重要,因為中國的制度改變不會直接帶來中國民眾對西藏權利的理解和尊重。

  曾任民陣副主席的秦晉認為:「今天西藏的處境和遭遇不可能永恒不變。西藏現狀的改變有賴于西藏以外的政治環境的變化,國際格局的變化。如果我們把西藏問題、中國民主化問題、國際格局演變有机地結合起來觀察,就可能看到這些問題的相互關聯。

  民陣總部監事會成員張小剛在討論中指出,無論是西藏的民族區域自治問題、語言權利問題、文化教育問題、宗教問題乃至資源環境等等問題,就体制上而言,根本障礙都在于中共的中央集權制。而且這些問題在藏區漢區都存在,從挑戰中央集權的角度提出解決之道,最容易在漢藏民眾之間引起共鳴,找到共同點。极權政權的本性就是控制一切,而民主政体的重要基石之一就是地方自治。一旦結束中央集權,實行民主制度,不論藏漢兩地未來是分是合,前述問題都可望迎刃而解。因此,就目前而言,民族區域高度自治、語言權利、本土文化教育、資源与環境保護等等訴求,都可以從地方自治、住民自決的角度進行推動;而宗教自由以及活佛轉世方面的問題,更是應從「政教分离」的高度,提出禁止政府干預宗教的原則。

  在大會期間,民陣主席盛雪和其他民陣成員還利用空余時間与台灣各界人士、藏人行政中央相關人士、人權團体以及兄弟民運組織等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就有關推動漢藏交流、推動中國大陸民主化轉型的新思路等問題進行細致的磋商。

 

——《縱覽中國》首發(http://www.chinainperspective.com/ArtShow.aspx?AID=120035)——

點擊數: 11408